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331 lines (207 loc) · 11.8 KB

Linux_Common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331 lines (207 loc) · 11.8 KB

Linux common note

Linux中的fcitx设置

当安装好fcitx程序以后, 如果无法在WPS这种类型的程序中启用输入法, 则需要配置文件~/.xprofile, 在其中加入

export XIM="fcitx"
export XIM_PROGRAM="fcitx"
export XMODIFIERS="@im=fcitx"
export GTK_IM_MODULE="fcitx"
export QT_IM_MODULE="fcitx"

Linux中TeXLive的安装小记

  1. 首先在CTAN国内的镜像上下载TeXLive光盘镜像文件texlive2018.iso,推荐

  2. 为了使用图形化安装界面,需要安装perltk组件 sudo pacman -S perl-tk

  3. 加载镜像文件

     sudo mount -o loop texlive2018.iso /mnt
     sudo mount -t iso9660 -o ro,loop,noauto /your/texlive.iso /mnt
    
  4. 启动图形安装界面

     sudo /mnt/install-tl -gui
    
  5. 安装选项基本都是默认,只有最后两项

    • 一定要创建指向系统目录的符号链接,选择默认路径即可

    • 自动更新选项选择

  6. 点击安装TeX Live,进行安装。安装持续时间大约10多分钟,直到出现完成按扭,点击完成。 然后卸载镜像文件

     sudo umount /mnt
    
  7. 配置合适的CTAN源可以加快宏包更新的网速,以清华源为例

     sudo tlmgr option repository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CTAN/systems/texlive/tlnet
    

    之后可以利用tlmgr进行网络更新。临时切换源

     sudo tlmgr update --self --all --repository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CTAN/systems/texlive/tlnet
    

    CTAN 上的包更新很频繁,所以即便是最新版的texlive2018, 其中也有大量的宏包需要更新(可能包括tlmgr程序本身)

     sudo tlmgr update --self --all
    

    临时切换更新源

     sudo tlmgr update --self --all --repository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CTAN/systems/texlive/tlnet
    
  8. 删除老版本的TeX Live

If you installed TeX Live using install-tl:

    sudo tlmgr remove --all.

Linux 与 Windows 双系统设置

Linux 与 Windows 的时间差校正

Linux和Windows默认的时间管理方式不同,所以双系统发生时间错乱是正常的。

Linux默认时间是把BIOS时间当成GMT+0时间,也就是世界标准时,而我国在东八区(GMT+8), 所以如果你的Linux位置是中国的话你系统显示的时间就是BIOS时间+8小时。 假如现在是早上8点,那么你Linux会显示8点,这时BIOS中的时间是0点。 而当你切换到Windows系统时就会发生时间错乱,因为Windows会认为BIOS时间就是你的本地时间, 结果就是Windows显示时间为0点……而假如你在Windows下同步时间,恢复显示为8点, 这时BIOS时间也会被Windows改写成8点,再次进入Ubuntu时显示时间又变成了8+8=16点……

解决的办法有两个:

  • 一个是让Windows使用Linux的时间管理方式, 就是启用UTC(世界协调时)。

    在Windows下启用UTC。打开运行窗口(快捷键Win+R),然后输入regedit启动注册表编辑器, 并找到一下目录位置:

    HKEY_LOCAL_MACHINE/SYSTEM/CurrentControlSet/Control/TimeZoneInformation/
    

    添加一项类型为REG_DWORD的键值,命名为RealTimeIsUniversal,值为1。 然后重启后时间即回复正常。

  • 另一个就是让Linux按照Windows的方式管理时间, 就是让Linux禁用(世界协调时)。

    按Ctrl+Alt+T调出终端,输入:

    sudo timedatectl set-local-rtc true
    

这样就可以解决Windows与Linux双系统时间同步问题了。

Ubuntu 与 Windows 的默认启动项

当我们安装windows和ubuntu双系统以后,默认启动变成ubuntu了,这对于使用ubuntu作为系统的 童鞋来说没什么,但对那些经常要进windows的童鞋,每次开机都得按几次向下的箭头,再敲回车, 非常不方便,有没有方法,让电脑开机时默认启动windows呢?

打开ubuntu系统以后,我们打开超级终端,输入以下命令

sudo gedit /etc/default/grub

显示如下

# If you change this file, run 'update-grub' afterwards to update
# /boot/grub/grub.cfg.
# For full documentation of the options in this file, see:
#   info -f grub -n 'Simple configuration'

GRUB_DEFAULT=0
#GRUB_HIDDEN_TIMEOUT=0
GRUB_HIDDEN_TIMEOUT_QUIET=true
GRUB_TIMEOUT=10
GRUB_DISTRIBUTOR=`lsb_release -i -s 2> /dev/null || echo Debian`
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="quiet splash"
GRUB_CMDLINE_LINUX="locale=zh_CN"

GRUB_DEFAULT代表的就是启动项的顺序,从数字0开始,依次代表如下启动项 (这是在我的电脑上,不同的ubuntu版本和windows系统可能会有一些不同):

Ubuntu
Advanced options for Ubuntu
Memory test (memtest86+)
Memory test (memtest86+, serial console 115200)
Windows 8 (loader) (on /dev/sda1)

windows排第四位(注意,顺序是从0开始计的),所以,把GRUB_DEFAULT的值修改为4, 然后别忘了运行命令:

sudo update-grub

重启电脑,默认启动的系统就换到windows了。

如何将visudo编辑器从nano更改为vim?

问题描述: 在Debain系统中, 当我使用visudo时,它总是用nano编辑器打开它。 如何将编辑器更改为vim?

最佳方法: 键入以下命令

sudo update-alternatives --config editor

如何改变时区

We can change timezone in two ways

  1. Using /etc/localtime

  2. Using timedatectl command

Method 1 (Traditional method)

  • Check the current time zone using the date command

  • The /usr/share/zoneinfo/ directory contains all the timezones. Beneath that you can find some directories specific to country or zone. Find the file you want. For example:

     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
    
  • Check the current symbolic link /etc/localtime us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

      ls -al /etc/localtime
    
  • Create a new link with the desired timezone. For example:

      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    

Method 2 (Novel method)

  • Using the timedatectl command to list all time zone

      timedatectl list-timezones
    
  • the grep command to filter the output. For example

     timedatectl list-timezones | grep -i shanghai
    
  • Set the timezone us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

      timedatectl set-timezone Asia/Shanghai
    

Monitoring CPUTemperature

watch -n 2 sensors
  • where watch guarantees that the reading will be updated every 2 seconds

  • where sensors sensors is used to show the current readings of all sensor chips

MPV Player使用与配置

mpv 是著名开源项目 MPlayer 的分支, 因其对最新软硬件平台, 视频标准以及各种高画质选项的 支持而广受好评.

使用说明

  1. mpv 在播放界面上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控制功能。在视频画面上移动鼠标会在界面底部显示 浮动控制栏。 底部最左边的三个按钮分别是播放/暂停、跳转前后章节。 进度条右边的几个按钮分别是切换音轨、切换字幕、调节音量和全屏/窗口显示。 鼠标左键点击音轨和字幕按钮可以直接切换音轨或字幕, Shift + 左键则可以 显示当前已加载的音轨或字幕列表。

  2. 常用快捷键

    • 前进 5 秒
    • 后退 5 秒
    • 前进 1 分钟
    • 后退 1 分钟
    • PageUp 跳转到下一章节
    • PageDown 跳转到前一章节
    • Space 播放/暂停
    • 9 降低音量
    • 0 提高音量
    • j 切换字幕
    • # 切换音轨
    • f 切换全屏/窗口显示
    • s 截图
    • i 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播放的文件的媒体信息以及解码、渲染的相关数据。 Shift + i 则可以让这些信息保持显示或清除,显示时点击 12 可以分别显示信息的第一、二页

配置说明

  1. 创建配置文件

    • Linux与macOS系统的配置文件为~/.config/mpv/mpv.conf(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)
    • Windows 在mpv的解压目录下新建一个名为portable_config的新文件夹,例如 C:\mpv\portable_config,将配置文件命名为 mpv.conf 保存在该文件夹内(注意使用记事本的话,保存文件时“保存类型”要选择“所有文件 (.)”,否则文件名会被加上 .txt 扩展名,变成 mpv.conf.txt)。
  2. 配置命令

    • mpv的默认渲染设置非常保守。如果你的显卡性能不是太差(近几年的集成显卡一般都已足够) 建议启用一套预设的高质量渲染设置,方法是在 mpv.conf 中写上这么一行:

        profile=gpu-hq
      

      注意,使用高质量渲染设置可能会大大降低笔记本的电池续航时间,在近些年的高分辨率 屏幕上(例如“Retina显示屏”的 MacBook)尤其明显。

    • mpv默认不对视频进行色彩管理。即使你没有使用校色仪对屏幕进行过校色, 对于原生色域接近某一标准色域(如sRGB 或 DCI-P3 D65)的屏幕来说,开启色彩管理 仍然可以获得更准确的颜色,因此,我建议始终将色彩管理开启:

        icc-profile-auto
      
    • 设置将字幕渲染到视频源分辨率并随视频一起缩放并进行色彩管理, 这样可以保证字幕的分辨率与画面始终一致(避免“画面模糊字幕高清”的情况), 并保证字幕中“屏幕字”的颜色与画面一致:

        blend-subtitles=video
      
    • 如果你有中高端独立显卡,想进一步提高画面拉伸质量,可以将画面拉伸算法更改为 EWA Lanczos(即madVR 中所谓 Jinc):

        scale=ewa_lanczossharp
      
    • 在很多时候,我们的显示器刷新率不是片源帧率的整数倍(例如显示器刷新率通常为 60 Hz而动画通常为 23.976 fps),此时在默认设置下会因每一帧实际在屏幕上的呈现 时间不均等而造成卡顿感(俗称 3:2 pull down judder)。 因此,建议启用 interpolation 来消除这个问题(此功能非常类似于 madVR 中 的 smooth motion):

        video-sync=display-resample
        interpolation
        tscale=oversample
      

    以上是我认为具有普适性的一些选项。其他可以定制的地方还有很多,具体可以参考官方 的文档对于上百个设置的解释说明。此外,mpv提供了第三方用户脚本支持,可以实现更多 的功能(例如设置 profile 针对不同片源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),以及第三方 user shader 来实现更多的画面处理(例如NNEDI3、RAVU 等等)。

    相比在图形界面中用鼠标勾勾点点,手写配置文件的方式固然不太符合普通用户的习惯, 但是“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”,你会逐渐体会到命令行的便利与灵活。

KDE 文件管理器Dolphin的使用说明

快捷键说明

  • F1 打开帮助

  • F2 重命名选中文件或文件夹

  • F3 打开/关闭拆分视图

    • Ctrl+1 Icon

    • Ctrl+2 Compact

    • Ctrl+3 Details

  • F4 打开/关闭终端面板

  • F5 刷新

  • F6 切换导航栏样式

  • F7 打开/关闭侧边导航窗格

  • F8 显示/隐藏隐藏文件文件夹

  • F9 打开/关闭侧边栏

  • F10 新建文件夹

  • F11 显示文件文件夹详细信息

Vimperator的配置---vimperatorrc说明

The vimperator is out date now.

如何改变难看的配色

Vimperator是支持使用colorscheme的,具体方法(以使用indigo colorscheme为例)

  1. 将colorscheme配置文件indigo.vimp放置于~/.vimperator/colors/文件夹内

  2. ~/.vimperatorrc文件中加入colorscheme indigo

vimperator-colors仓库中可以找到很多colorscheme.